欢迎来到东莞市研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新闻中心
产品目录
联系我们
做锂电池如何去选择电解液?


image.png

核心选择依据:首先要明确你的电池应用最关键的需求是什么?是工作电压?是能量密度?功率密度?安全性?工作温度?成本?,本篇内容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讲述!

image.png


  • 电池的工作电压

    • 依据: 电解液必须在其电化学稳定窗口内工作。超出这个窗口,电解液会分解(氧化或还原),导致电池失效甚至危险。

      如何选择:

      高电压电池 (如 > 4.3V vs. Li⁺/Li): 必须选择有机液态电解液(因其宽电化学窗口,可达4.5V以上)或固态电解质(部分类型窗口很宽)。水系电解液(窗口窄,约1.23V)和熔融盐电解液(窗口中等)通常不适用。

      中/低电压电池 (如 < 4.0V vs. Li⁺/Li):水系电解液(成本低、安全)、有机液态电解液部分固态电解质熔融盐电解液都可能是候选。

    • 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需求:

    image.png

    依据: 离子电导率直接影响充放电速率(功率密度);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的兼容性(界面阻抗)影响能量利用效率和倍率性能。能量密度还受电解液本身重量/体积影响。

    如何选择:

    追求高功率密度 (快充快放): 优先选择离子电导率的电解液。有机液态电解液通常具有最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(10⁻² S/cm量级),其次是熔融盐电解液(高温下)。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普遍较低(尤其是室温下),界面阻抗也较大,是快充的主要瓶颈。水系电解液离子电导率也很高(得益于水的特性)。

    追求高能量密度: 需要支持高电压正极和/或高容量负极(如硅、锂金属),这又回到电压窗口限制。通常有机液态电解液仍是首选。固态电解质理论上能兼容锂金属负极(解决枝晶问题),是提升能量密度的潜力方向。

    • 安全性稳定性要求:

      • 依据: 电解液的挥发性、闪点、热稳定性、化学稳定性直接影响电池的热失控风险和长期循环稳定性。

        如何选择:

        最高安全性需求 (如大规模储能、可穿戴设备):固态电解质是首选(不挥发、不易燃、抑制枝晶)。水系电解液(不易燃)也是高安全选择。有机液态电解液(易挥发、易燃)安全性相对最低,需通过添加剂、阻燃溶剂或包覆改性来提升。

        长期循环稳定性: 要求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界面稳定,副反应少。这需要仔细选择有机液态电解液的溶剂/锂盐组合,或开发界面稳定的固态电解质水系电解液需解决析氢/析氧问题。

      • 工作温度范围:

        • 依据: 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、粘度、凝固点、熔点等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。

          如何选择:

          宽温域 (-40°C 到 80°C+):有机液态电解液通常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(尤其低温性能较好)。水系电解液低温下易结冰(需防冻添加剂)。熔融盐电解液需要高温维持液态(>200°C)。固态电解质的低温性能(离子电导率骤降)和高温稳定性(部分会分解)是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。

        • 成本与制造工艺

          • 依据: 电解液原料成本、纯度要求、电池组装工艺的复杂性。

            如何选择:

            低成本、大规模应用 (如消费电子、储能):水系电解液(水便宜)和成熟的有机液态电解液(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)具有优势。固态电解质(尤其是氧化物、硫化物)目前成本高,制造工艺(如薄膜沉积、高温烧结)复杂,成本是主要挑战。熔融盐电解液需要高温运行,系统成本高。

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首页

          产品

          公司

          我们